剥去所谓的概念、流程、规范,工程就是从“想要” => “得到”的过程。
“想要”,即目的,是工程的第一要素。
不幸的是我们往往清楚一个工程的目的,却不清楚自己人生的目的。
承认吧,我们里的绝大多数是没有所谓“人生目的”的。我们只是随着生命的惯性,被社会的洪流挟裹着前进而已。
读书时尽量考个更好的学校,毕业后尽量找份“好”工作,结婚生子,教育下一代、养老上一代,退休,“下线”,结束社畜的一生。
可能直到死亡来临,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到底想要啥;也可能知道,但来不及了。
真是何苦来哉 😔
目的不是生活的必需品,但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清晰,所以值得在上面花点时间。
寻找
王阳明 12 岁自己得出结论:人生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...
马克思这厮 17 岁写出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,确定自己要终生为人类事业而奋斗...
别急着撇嘴,我不想灌鸡汤...
我想说:纵观人类历史才有几个这样的神兽?
从小我们就被教育“有志者立志长,无志者常立志”,
但“立志长”的神兽太少,像我们这样“常立志”的普通人很多。
“间歇性踌躇满志,持续性混吃等死”才是常态,不是么?😁
所以,与其把自己当成圣人,不如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。
别强迫自己一下就找到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,先找到最基本的目标、再逐步将之优化升级。
就像搞工程一样。当你想解决一个问题,别试图一次性设计出完美方案。先搞出最基本的、再慢慢优化迭代。
基础
有人说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,有人说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”。
这种酸话,谁信谁傻 🙅
尽管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,但应该没什么比**“不后悔”**这个目的更基础了。
所以当我犹豫是否要做某事儿,只需自问一个问题:不干这事儿会后悔么?注1
吃了几次亏后,我又加了一个问题:最大的风险或后果我能否承担的起?🤣
不干会后悔,风险能承担,那还纠结啥?!
人生太短,来不及万事俱备。
忐忑不安,却坚定地向前冲,这才是无悔人生的常态。
进阶
在“不后悔”的基础上,尽可能多的去做自己想做的、想尝试的事。
我们总会从中发现一些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、想做的事情。
可能是天南海北觥筹交错的商务活动,可能是戴上耳机安静的创造过程,也可能是在某件事情中不断挑战自我。
有时间可以琢磨下:如果没有名利的收益,哪些事情是我们依然愿意做的呢?
比如我翻译《聪明人的个人成长》、试图输出《工程往事系列》...
这些事的背后藏着我们自己独特的人生目的。
对它的认知越清晰,越清楚自己想度过怎样的一生。
更进一步
世界很大,历史很长。
不管你觉得自己的目的有多宏大、多小众、多诡异,你一定能找到很多同路人。
可能是现实中的某些朋友,也可能是史书中的某些角色。
把自己的目的和他们的相互参详,你会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目的。
接下来,不管是选择一个人前进,还是融入某个集体和“同志们”并肩,你生命的厚度都会再增一分。
“拓荒者”
当你触及了人类某个领域的边缘,想继续前进但再无前人供你参详。
一开始,忐忑、兴奋、雄心勃勃可能会充斥你的大脑。
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会逐渐褪色。
你为之努力,却不确定自己想要的未来,到底何时能来。甚至怀疑它是否真的能来?
空洞与孤独,与日俱增,这是作为“拓荒者”的代价。
拓荒的过程有多煎熬,收获的那一刻就有多喜悦。
即使等不到收获的那一刻,但你在这条路上留下的每一点痕迹,都可能会让后继者在此基础上再前进一分。
也许事情不是由我做成,但在做成这件事的路上有我。
“拓荒者”这个角色自身就已经很迷人了 ~
最后
认清自己的“目的”会活得更清醒。
我们毕竟很类似,所以我的方法、感受可以借鉴;
我们毕竟不完全一样,所以你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趟。
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还不够,因为在达成它的路上绕不开社会。
幸运的是目的不仅可以帮我们看清自己,也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看清社会。
请看下章~
- 如果你当前的阅历还无法很好的判断,不妨这样问自己:不干(干)这件事儿,三年后会后悔么?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