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,
社会不能轻易忽悠你啦!
你觉得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啥啦!
但是...
“这个目标太大了,短期弄不完,先玩一会儿吧。“ 于是看看微博,刷刷短视频,一天就过去了...
“没时间啊,工作那么忙,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堆事儿,等忙完这些我就去做...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... 😓
目标、计划,就这么一年年”传承“下来了 👇
其实所谓“没时间”、“日后慢慢做”、“没有干劲儿”,都是表象。
根本原因只有一个:
你对实现它的渴望,没你以为的那么强烈。
“我一定要考个好大学!再来最后一把王者!”
你对好大学没那么渴望,可能只是觉得自己该找个方向努努力。
“等我财务自由了,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环游世界!”
也许你真的想环游世界(我也想),但知道有些事情更重要,所以才先说财务自由。
“三天三夜没吃了,快饿死了!看完这集电视剧就去吃饭!”
谁快饿死的时候还会想着看剧啊 🤣
真正让你强烈渴望实现的事,一定会让你情绪起伏,并立刻行动。
如果一个目标没给你这样的感受,不要为之浪费时间。
你应该去发掘真正会驱使你立刻行动的目标。
如何发现这样的目标?
受点儿“刺激”
苏秦穷困潦倒,被家人冷淡,感慨人情冷暖,于是立刻“头悬梁锥刺股”;
李斯当小吏时,看到同样是老鼠,粮仓里吃粟米的脑满肠肥,厕所里的吃屎都不得安宁。 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,只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罢了,掉头就找荀卿学习;
中国在近代被连续“刺激”了 100 多年,悟了“落后就要挨打”,直到现在也没停止对“独立自主”和“发展”的追求;
......
这个方法的优势是好理解、易上手,谁还没个“3 分钟热血”的时候呢?
但弊端也显而易见。
一、太依赖外界环境。如果生活不给你刺激,就没什么动力,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了;
二、大部分刺激“疗效”很短。如果“疗效”很长,说明你受的“刺激”也不小,这样的“刺激”往往不是什么好事儿... 🥺
实际上,如果不是极度强烈的、“爱”“恨”之类的刺激(杀父之仇、救命之恩、生存之战),时间往往会轻松的抚平一切。
尽管如此,这依然是个有效的方法。
如果这个刺激真的让你内心颤动,即使这次你只行动了 3 分钟便放弃。
它也一定会不停撩拨着你再次为之行动。
也许下次依然是 3 分钟,也可能是 30 分钟,甚至更久。
暂时放弃是完全可以的,只要你依然想为之行动,什么时候重新上路都可以。
体验新事物、吸收新思想
“我本可以忍受黑暗,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。”
“那些蒙昧了上千年的人们,一旦接受到知识的海洋,就像渴得快死的人嘴唇上沾了一点水滴,马上如饥似渴地狁吸起来。”
“从来如此,便对么?”
......
如果自己总是懒懒的没动力,不妨想想:
“我有多久没接触让我感到新鲜的事物了?”
“我上次读完一本书是啥时候?”
“我的大脑、思想,已经多久没受触动了?”
......
新的体验和思想,会让你有新的感悟和触动。
尤其是当你将它结合自己的生活,反思过去、思考未来,往往会有一个、甚至多个会驱使你立即行动的目标出现。
这个方法也有一个弊端。
如果你的“三观”还很不稳定,触动你的目标可能会经常变化。
要注意,别像“猴子摘玉米”一样,走一路换一路,看似忙了很久,却什么目的都没达到。
觉醒自我意识
比较麻烦,需要深入“解剖”自己内心的勇气、需要时间和经历的浇筑、大量总结和反思,但效果也最好。
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、知道还欠缺什么,他的时间和精力就会高度集中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。
他会从自己的“小宇宙”中获得无限的动力。
如何觉醒自我意识?
每个人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,但无外乎是靠学习、经历、挑战、反思和成长,所以每个人不同方式的背后有很多共同的模式。
这就是我特别推荐《聪明人的个人成长》这本小书的原因。
理论很普适、实操性也很强,还有很多实例供我们参考。
理想的精神状态
在我看来,一个人最理想的精神状态,就像“活火山”一样。
表面风平浪静,内里却因滚烫的岩浆而炽热着、躁动着。
这个状态下的自己,会有明显感受到:内心很炽热,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驱使自己去行动;大脑像冰一样冷静,能保证前进的方向和效率。
活火山不熄,就有喷发的可能;
人只要活着,就有达成目标的希望。
就像文章开头《那年那兔那些事》的截图。
尽管悲伤战友的死亡,但理智依然在线:“为了击退鹰酱,我必须活下去,所以不能哭,冻住的眼泪会影响战斗力。”
目标极度明确,无论内心如何波涛汹涌,头脑都能保持冷静,并坚定地继续前进。这就是我暂时能想到的,作为个体的、最理想的精神状态了。
最后
终于,我们找到了那个目标,内心炽热的忍不住要立刻行动。
可以直接一通“王八拳”抡过去,也可以学点儿“套路”再去干,磨刀不误砍柴工嘛。
幸运的是人类历史那么长、前人们已经为我们探索了很多有效的“套路”。
请看下章 ~